中国医学工程

论著·设备与耗材

  • 同步信号在串口和并口中时间性能的差异研究

    陈彪;

    目的 反应潜伏期代表了刺激开始和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然而,设备之间的不同时基可能会引入误差,降低反应潜伏期的可靠性。串口或并口同步信号可以减小这种误差。但是,串口同步信号和并口同步信号的时间性能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引入额外的误差,影响反应潜伏期的有效性与可重复性。该研究旨在对比串口同步信号和并口同步信号的时间误差和时序精度,并探讨这些差异对实验设计的潜在影响。方法 使用Psychopy、Psychtoolbox、E-prime、OpenSesame产生视觉刺激、串口和并口同步信号。逻辑分析仪同时测量同步信号和视觉刺激。视觉刺激呈现时刻和同步信号呈现时刻的差值代表时间误差;同步信号的周期稳定性反应时序精度。结果 Psychtoolbox、Psychopy下串口同步信号和并口同步信号具有相似的时间误差,且明显优于E-prime和OpenSesame。Psychtoolbox下同步信号的时间误差为:串口-2.68~-6.08 ms,并口-3.17~-6.23 ms,Psychopy下同步信号的时间误差为:串口-2.02~-6.03 ms,并口-2.26~-6.04 ms。Psychopy下串口同步信号具有更好的时序精度,SD=0.35 ms,Range=34.47 ms,而Psychtoolbox下并口同步信号具有更好的时序精度,SD=0.19 ms,Range=2.77 ms。此外,Linux下同步信号具有更好的时序精度,而Windows下同步信号具有更好的时间误差。结论 串口和并口同步信号的时间性能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反应潜伏期的有效性与可重复性。在设计高精度实验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时间性能差异,优化实验设置。该研究为优化实验设计和提高反应潜伏期的有效性与可重复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虽然只涉及视觉刺激,但方法和结果仍然可以作为参考。

    2025年09期 v.3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预防性维护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

    卢顺;

    目的 为了提高消化内镜的完好性、降低消化内镜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方法 该文通过对潜江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的预防性维护措施、故障原因分析及相关问题展开了介绍。结果 预防性维护可降低消化内镜的维修成本和故障率,但同时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结论 预防性维护是消化内镜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

    2025年09期 v.3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论著·专利软著

  • 活性炭过滤网型呼吸训练器的设计及应用

    林韵妮;冯迪麟;

    目的 旨在降低呼吸训练器因多次使用而引发的二次感染风险,并为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提供新方案。方法 设计了一款新型呼吸训练器,其核心设计为加装活性炭过滤网,并着重优化其可清洁性、使用便捷性与操作简单性。结果 该训练器理论上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具有易于清洁和简单操作的特性。结论 该设计为解决呼吸训练器的二次感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安全、实用的解决方案,为临床呼吸康复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3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一种智能化握力球的设计与应用

    钱大妹;纪慧俊;

    目的 研究并设计一种能够高效应用于临床的智能握力球,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同时满足医护人员对患者康复状态的精准监测需求。方法 选取上肢骨折、乳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植入术后患者,经医护评估后指导其按每日早中晚各1次、总计300次的标准进行训练,同时依据患者情况制定“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疲劳”的个性化计划,由责任护士每日评估记录训练完成情况直至患者出院。结果 智能握力球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广获好评。结论 智能握力球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康复辅助工具,以其独特的量化锻炼功能、实时数据监控以及舒适的锻炼体验,为上肢康复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临床应用的深入探索,智能握力球有望在更多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带来新的希望。

    2025年09期 v.3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一种眼科专用康复枕垫的设计与介绍

    李高凤;廖琼;武晓雪;丁红朝;左雅静;

    目的 设计一种眼科专用康复枕垫,以满足眼底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枕垫的需求。方法 通过创新设计,该枕垫结构主要包括安置垫和支撑垫,将支撑垫与安置垫转动连接可组成类似“?”形结构,便于患者保持俯卧面向下体位;将支撑垫转动至安置垫下方则可组成类似“C”形结构,患者可更换为坐位面向下姿势以维持体位,缓解身体不适。结果 眼科专用康复枕垫有助于患者术后长期保持面向下体位,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依从性。结论 眼科专用康复枕垫设计巧妙,功能齐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3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辅助静脉穿刺的握持装置设计与应用

    杨霞;高华敏;陈颖;

    目的 探索一种辅助静脉穿刺的握持装置在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日至2022年10月20日嘉兴市第二医院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该专利行静脉穿刺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外周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新型握持装置显著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3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一种医疗护理清洁设备的设计

    韩琳琳;

    目的 解决现有清洁设备无法约束患者导致清洁受影响的问题,提升医疗护理清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设计含工作床板、收紧机构、固定机构及调节机构的设备。通过魔术绑带、可调节约束带分别固定患者肢体、手脚头部,调节机构适配腰部固定,连接热水器实现喷水清洁。结果 设备可全方位约束患者腰腹、手脚及头部,避免清洁时患者乱动,保障清洁顺利高效进行。结论 该设备能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难题,保障患者安全,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3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论著·基础研究

  • 米糠活性肽对海绵体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震霆;付旻昊;尹先来;文礼;伍晟赟;

    目的 探讨米糠活性肽(RBAP)对海绵体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的RBAP干预H_2O_2诱导的海绵体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筛选最佳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RBAP均可增强海绵体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100μg/mL为最佳浓度,后续实验均采用100μg/mL RBAP干预细胞模型。RBAP可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Bax表达(P<0.01);RBAP显著降低内皮细胞中ROS、MDA水平,提高SOD水平(P<0.01);RBAP还可促进内皮细胞中NO、cGMP的产生,上调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鸟苷酸环化酶(GC)的表达,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表达(P<0.01);最后,NO/cGMP抑制剂干预可抑制RBAP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论 RBAP可通过NO/cGMP通路增强对海绵体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5年09期 v.33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论著·临床研究

  • 神经侵犯与系统性炎症指标对符合ESD扩大标准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谭静;廖应英;

    目的 基于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标准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其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探讨ESD扩大标准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胃切除术且术后证实符合ESD扩大标准的128例UD-E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LNM分为两组,LNM~+组24例,LNM~-组104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探讨LNM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其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成分、神经侵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L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示神经侵犯、高水平NLR及高水平PLR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模型预测LNM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结论 符合ESD扩大标准的UDEGC患者若合并神经侵犯、高水平NLR及高水平PLR等特征,在选择ESD治疗前需全面评估LNM可能性。

    2025年09期 v.33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 血清miR-19b与冠心病PCI术后炎症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王锦;饶培玲;

    目的 观察血清微RNA-19b(miR-19b)与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联。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别列为发生组(30例)、未发生组(60例),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可导致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miR-19b与冠心病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对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内年龄≥70岁、合并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合并吸烟史、冠脉病变支数≥2支、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30分、冠脉支架植入数≥2枚、合并炎症反应、miR-19b≤2.0占比高于未发生组(χ~2=8.026、8.571、5.625、5.301、4.381、20.000、14.610、10.777、7.500、4.464、12.826,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心血管疾病家族史、Gensini评分≥30分、冠脉病变支数≥2支、冠脉支架植入数≥2枚、合并炎症反应、miR-19b≤2.0为冠心病PCI术后再发MACE的危险因素。发生组的miR-19b(1.58±0.27)低于未发生组(2.11±0.4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25.44±5.34) mg/L、(7.31±1.26) ng/mL、(25.38±5.41) pg/mL、(30.44±5.26) ng/mL,均高于未发生组[(22.39±5.25) mg/L、(6.44±1.34) ng/mL、(22.41±5.32) pg/mL、(27.23±5.3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0、2.583、2.961、2.483、2.705,P<0.05);经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miR-19b与冠心病患者的CRP、PCT、IL-6、TNF-α负相关(r=-0.257、-0.255、-0.261、-0.258,P<0.05);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观察曲线下面积(AUC)后结果显示,miR-19b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MACE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5%、81.33%,截断值为1.85,AUC=0.861(95%CI:0.811~0.898)。结论 血清miR-19b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呈负相关,动态监测miR-19b表达水平或有利于实现对患者再发MACE的早期预测。

    2025年09期 v.3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血清miR-375、miR-155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王海涛;刘菊敏;

    目的 分析血清miR-375、miR-155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58例患者列为早期组,将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42例患者列为中晚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血清miR-375、miR-155与PHC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依据原发病灶是否发生肝外转移,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归纳PHC病灶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血清miR-375、miR-155表达对PHC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检测,中晚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血清miR-155分别为(50.23±10.46) U/L、(55.29±10.35) U/L、(152.33±20.37) U/L、(35.44±5.47)μmol/L、2.04±0.33,均高于早期组[(45.52±10.23) U/L、(50.18±10.24) U/L、(137.26±20.42) U/L、(32.19±5.28)μmol/L、1.32±0.41],血清miR-375为0.25±0.11,低于早期组(0.47±0.14)(t=2.251、2.452、3.648、2.993、8.463、9.386,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血清miR-155与ALT、AST、ALP、TBil呈正相关(r=0.317、0.325、0.277、0.284,P<0.05);血清miR-375与ALT、AST、ALP、TBil呈负相关(r=-0.244、-0.252、-0.197、-0.1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B~C级、原发肿瘤数≥4个、原发肿瘤直径≥5 cm、合并血管侵犯、双侧病变、ALT≥40.00 U/L、AST≥40.00 U/L、ALP≥135 U/L、TBil≥17.10μmol/L、miR-155≥1.68、miR-375≤0.36为PHC原发病灶发生肝外转移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验证,血清miR-155对PHC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6%、79.44%,截断值为1.68,曲线下面积(AUC)=0.861(95%CI:0.811~0.902);血清miR-375对PHC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33%、75.44%,截断值为0.36,AUC=0.858(95%CI:0.815~0.894)。结论 血清miR-375与PHC病情进展情况呈负相关,miR-155与PHC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检测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情况能实现患者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

    2025年09期 v.3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妊娠期糖尿病生化指标和妊娠不良结局分析

    张帆;李海鹰;

    目的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和妊娠不良结局。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岳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8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孕妇的样本进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血糖(OGTT 1hPG)、OGTT 2 h血糖(OGTT 2h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分析并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血脂代谢相关指标和妊娠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FBG、OGTT 1hPG、OGTT 2hPG、GA、HbA1c、TC、TG、LDL-C、TC/HDL-C、TG/HDL-C、LDL-C/HDL-C和FBG/HDL-C以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均异常,且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发育和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临床医生加强孕妇生化相关指标的检查,联合分析,早期识别代谢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2025年09期 v.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血清dickkopf-1、ANXA1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苗亚秋;王婷;韩亚南;

    目的 分析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膜联蛋白A1(ANXA1)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aSAH患者,依据预后情况不同将其分别列为预后不良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8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经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血清DKK1、ANXA1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观察曲线下面积(AUC)验证血清DKK1、ANXA1对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内年龄≥65岁、动脉瘤直径≥10 mm、脑出血范围≥30%、椎基底动脉瘤、合并脑水肿、合并低蛋白血症、改良Fisher分级≥Ⅲ级、亨特-赫斯分级(Hunt-Hess)≥Ⅲ级、DKK1阳性率≥50%、ANXA1阳性率<50%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χ~2=6.044、11.279、8.878、11.589、16.000、11.578、8.213、4.954、22.919、21.81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范围≥30%、椎基底动脉瘤、合并脑水肿、合并低蛋白血症、改良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Ⅲ级、DKK1阳性率≥50%、ANXA1阳性率<50%为aSAH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经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血清DKK1与GO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ANXA1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252、0.329,P<0.05);经ROC曲线验证,血清DKK1对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33%、80.35%,截断值为1.80 ng/mL;血清ANXA1对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29%、79.45%,截断值为4.29 ng/mL(AUC>0.85)。结论 血清DKK1与aSAH患者的GO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ANXA1与GOS评分呈正相关,动态监测血清DKK1、ANXA1能实现对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

    2025年09期 v.3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围绝经期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MRI鉴别诊断

    孟玫;尤云峰;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围绝经期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48例围绝经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设为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组各时段信号强度差值均高于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强化峰值时间与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相对信号强化率低于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纤维核、出血、囊变、窄基底、带蒂、结合带完整均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P<0.05)。结论 围绝经期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采用MRI鉴别诊断,准确率高,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3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基于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卵巢储备功能分析缝合止血法与电凝止血法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腹腔镜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凤炜;唐海彦;石素芳;

    目的 对比缝合止血法与电凝止血法在卵巢巧克力囊肿(OCC)患者腹腔镜囊肿剔除术(LOC)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围术期相关指标、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98例OCC患者资料,均自愿行LOC治疗,按LOC术中止血方案差异分两组。采用缝合止血法的49例患者列为缝合组,采用电凝止血法的49例患者列为电凝组。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3个月患侧OCC血流动力学水平[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卵巢储备功能[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窦卵泡计数(AFC)]、术前、术后2 h氧化应激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态(TAS)、过氧化氢(H_2O_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疼痛、肠粘连、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电凝组,缝合组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失血量更高(P<0.05);对比电凝组,术后3个月缝合组PSV、EDV更高(P<0.05);对比电凝组,术后3个月缝合组血清E_2水平更高,FSH水平更低,AFC更多(P<0.05);对比电凝组,缝合组术后2 h血清GSH-Px、TAS水平更高,H_2O_2更低(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缝合止血法与电凝止血法应用于OCC患者LOC中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对患者机体卵巢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更小,且对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更轻微,后者更有助于缩短手术耗时,降低术中失血量。

    2025年09期 v.33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功能特征及内耳出血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吕淑慧;仝玉桃;舒卫宁;

    目的 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功能特征及内耳出血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共124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耳内出血分组,分析前庭相关症状、前庭功能指标及近远期听力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合并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侧半规管功能异常、患侧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患侧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异常及治疗后6个月失平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内耳出血组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高于合并内耳出血组(P<0.05);未合并内耳出血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及24周纯音听阈值低于合并内耳出血组(P<0.05)。结论 内耳出血所致全聋型突聋患者存在独特的耳蜗及前庭功能损伤较为严重的特征,预后更差。

    2025年09期 v.3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GnRH-a及地诺孕素序贯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研究

    徐晨;薛惠英;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地诺孕素序贯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EMT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1例)和序贯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常规组仅采用GnRH-a进行术后维持治疗,序贯组采用GnRH-a序贯地诺孕素进行术后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子宫内膜受容性[胎盘蛋白14(PP14)、半乳糖凝集素-1(Gal-1)表达评分、骨桥蛋白(OPN)分子表达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新生血管生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及低雌激素所致不良反应(盗汗潮热、骨关节痛、性欲减退、失眠)。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序贯组的E2、P、FSH、LH分别为(102.33±20.45) pmol/L、(0.38±0.11) nmol/L、(3.52±0.36) U/L、(3.41±0.26) U/L,均低于常规组[(117.45±20.36) pmol/L、(0.71±0.18) nmol/L、(4.41±1.26) U/L、(4.35±1.21) U/L](t=3.742、 11.172、4.850、5.424,P<0.05);序贯组的PP14、Gal-1、OPN、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25.33±5.25)μg/L、(5.41±1.44)分、(45.29±10.36) kDa、(10.32±2.27) mm,均高于常规组[(22.62±5.14)μg/L、(4.57±1.52)分、(40.36±10.23) kDa、(8.33±1.52)mm](t=2.634、2.865、2.418、5.202,P<0.05);序贯组的VEGF、bFGF、TNF-α、CA125分别为(20.36±5.33)pg/mL、(10.22±2.45) pg/mL、(21.33±5.28) ng/mL、(30.23±5.16) U/mL],均低于常规组[(23.39±5.34) pg/mL、(12.42±3.24) pg/mL、(24.19±5.33) ng/mL、(33.46±5.37) U/mL](t=2.868、3.868、2.722、3.097,P<0.05);序贯组的低激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3.92%(2/51)]低于常规组[21.57%(11/51)](χ~2=7.141,P<0.05)。结论 GnRH-a序贯地诺孕素治疗EMT能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受容性,对抑制子宫内膜新生血管生成、降低低雌激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2025年09期 v.3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LRRFIP水平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孙改艳;李帆;周杰;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GH)患者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LRRFIP)水平检测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GH患者为研究组(n=143),另选取同期健康孕检者为对照组(n=143),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正常及妊娠不良患者;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结局患者孕晚期血清超声血流参数水平及LRRFIP,分析各指标水平与患者妊娠结局的关联性,并分析各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子宫动脉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D)、阻力指数(RI)]、血清LRRF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妊娠患者胎儿脐动脉和子宫动脉(RI、PI、S/D)、血清LRRFIP水平高于良好妊娠患者(P<0.05);胎儿脐动脉和子宫动脉(RI、PI、S/D)、血清LRRFIP均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胎儿脐动脉和子宫动脉(RI、PI、S/D)、血清LRRFIP水平预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分别为0.626、0.699、0.606、0.638、0.659、0.680、0.702,其联合预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为0.789。结论 胎儿脐动脉和子宫动脉(RI、PI、S/D)、血清LRRFIP水平变化均与GH存在密切联系,可以作为评估GH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3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噪声指数结合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在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扫描中的价值研究

    张文举;黄梦莹;陈子龙;宋贵良;

    目的 分析在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扫描过程中引入噪声指数结合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0例儿童,所有儿童均接受上腹部CT扫描检查,根据噪声指数值差异将其分为三组(噪声指数值分别设为13、15、17),三组儿童均为30例,CT检查图像均行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权重分别为0%、40%、80%,共3个亚组),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噪声指数和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权重条件下标准差、对比信噪比、信噪比等客观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图像主观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噪声指数值持续升高时,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等会持续下降,噪声指数=15、17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在1 mSv以下,图像质量系数在15以上;随着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权重的增大,对比信噪比等值逐渐升高,特别是权重在40%的时候图像显示效果最佳。结论 学龄前儿童实施上腹部CT检查期间选择低管电压100 kV结合噪声指数=15及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40%的扫描方案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良好的CT图像。

    2025年09期 v.3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复发性流产早期病因筛查及针对性治疗对提高保胎成功率的研究

    李秀秀;郭靖;陈俊生;

    目的 探讨早期病因筛查及针对性治疗对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开封市妇产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早期病因筛查及针对性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免疫细胞因子、子宫血流参数及保胎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雌激素(FSH)分别为(75.23±10.33)nmol/L、(225.45±20.39) pmol/L、(8.44±1.25) mU/mL、(30.22±5.36) mIU/mL,均高于常规组[(70.19±10.25) nmol/L、(210.32±20.41) pmol/L、(7.52±1.33) m U/m L、(27.46±5.48) m IU/m L](t=2.387、3.614、3.475、2.482,P<0.05);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7.25±1.41) pg/m L、(9.33±1.29) pg/m L、(1.22±0.36) pg/m L、(7.43±1.26) mg/L,均低于常规组[(8.39±1.35) pg/m L、(10.42±1.45) pg/m L、(2.55±0.42) pg/mL、(8.52±1.75) mg/L](t=4.024、3.873、16.583、3.490,P<0.05);治疗组的子宫平滑肌平均收缩张力、收缩频率分别为(0.54±0.12)g、(40.23±10.25)次/h,低于常规组[(0.72±0.14)g、(45.19±10.15)次/h],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分别为0.84±0.16和2.45±0.33,高于常规组(0.63±0.15、1.65±0.31)(t=6.733、2.370、6.597、12.173,P<0.05);截至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87.50%(42/48)]高于常规组[65.96%(31/47)](P<0.05)。结论 早期进行病因筛查,并针对不同病因实施预防性治疗能够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及子宫血流参数,对提高保胎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2025年09期 v.3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综述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术期管理

    方晗光;双卫兵;

    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高,是全球死亡原因第三的疾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表现为下肢肿胀、压痛、步态异常等。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并呈现高凝状态。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一直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与提高的管理技能。该文搜索并整理了现有指南与相关文献,就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进行综述,特别整理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多种围术期管理措施,参考现有指南将药物、机械、手术等多种围术期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式进行了汇总。旨在降低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以期指导医务人员对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2025年09期 v.3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经验交流

  • 艾司洛尔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短期预后及脑脊液NSE、S100β水平的影响

    王骄阳;秦历杰;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预后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两组均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的颅内压变化和脑脊液NSE、S100β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 治疗后1、3、7 d,两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11.311、6.483、8.045,均P<0.05);治疗后1、3、7 d,两组患者脑脊液NSE和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4.250、8.237、3.631、3.117、9.634、13.811,均P<0.05);治疗两周后,研究组GCS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064、5.067,均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87, P>0.05)。结论 艾司洛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可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脊液NSE和S100β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短期预后。

    2025年09期 v.3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微型静脉皮瓣治疗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患者伤指恢复情况的影响

    张国强;殷建伟;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患者应用微型静脉皮瓣治疗的效果。方法 共纳入92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指末节离断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安阳市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型邻指皮瓣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微型静脉皮瓣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伤指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伤指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1.925,P=0.051、0.057);研究组患者优良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3.91%(χ~2=10.839, P<0.001),研究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t=6.378, P<0.001);研究组患者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指甲长度相较于对照组长(t=8.163、6.561、5.478,均P<0.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χ~2=3.903, P=0.048)。结论 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患者应用微型静脉皮瓣治疗,可有效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有助于伤指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2025年09期 v.3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ox-LDL、MCP-1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

    赵武静;赵武利;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接收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组,另选取105例同期院内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Hcy、ox-LDL、MCP-1水平。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43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5例);将病例组按照不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15例)、增厚组(17例)、斑块组(70例),并对比以上不同分组患者Hcy、ox-LDL、MCP-1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Hcy、ox-LDL、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50、34.509、63.342,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Hcy、ox-LDL、MCP-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t=308.335、153.320、524.926, P<0.05)。增厚组、斑块组患者Hcy、ox-LDL、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t=157.216、103.189、625.264, 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ox-LDL、MCP-1水平较高,且随着神经损伤程度升高,检测患者Hcy、ox-LDL、MCP-1水平能够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同时三者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ox-LDL、MCP-1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与斑块稳定性。

    2025年09期 v.3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糖、骨密度和骨代谢失衡的调节作用

    石红丽;王丽敏;陈颖;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糖、骨密度和骨代谢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骨密度和骨代谢失衡相关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骨颈、腰椎L_(1-4)骨密度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升高,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失衡方面效果突出,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3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张洁;刘行;田蒙蒙;

    目的 旨在评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创新性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81.82%)(P<0.05),且发热、咳嗽、咳痰及哮鸣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随意通气量(MVV)]提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病原菌清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9期 v.3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0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万方数据、美国化学文摘(CAS)、《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

    2025年09期 v.33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下载本期数据